经不住7岁女儿的请求,消费者张先生春节前从网上给女儿买了辆销量很好的电动平衡车。疫情期间女儿经常在小区广场骑行玩耍,然而几天后意外发生,孩子突然从平衡车上摔了出去,造成左臂粉碎性骨折,给孩子造成了极大伤害。
为此,我们从网上购买了几款热销的电动平衡车,邀请有关专家对这类产品做了分析点评。发现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据专家介绍,目前备受青少年追捧的电动平衡车,既不属于儿童玩具,也不属于运动器械,其产品属性和适用场景缺乏相应的规范,导致消费者将这类产品误以为是儿童玩具,忽视其中存在的风险。
根据某搜索平台的搜索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家长们往往把电动平衡车当做玩具来选择,或者是当做可以锻炼孩子运动能力的运动器械来选购。电动平衡车的产品说明书则一般将电动平衡车描述为“运动娱乐工具”,有的平衡车将骑行者的使用年龄界定为“5至12周岁”。而在购物网站上,电动平衡车的销售页面多以青少年为人物主角儿,甚至直接将产品描述为“智能儿童”平衡车,这一些都会误导家长们将这类产品理解为“玩具”。
但在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专家看来,电动平衡车没有驾驶资格要求、没有方向盘和手动刹车、行驶时速高噪音小、刹车距离普遍过大等,消费的人在道路上使用,不仅增加了自身安全风险,也给其他驾驶员和行人带来了安全风险隐患,因此,作为交通工具目前不被交管部门认可。现实中,因电动平衡车造成的交通安全事故也多有报道。
电动平衡车经营者在销售时,为了推销其产品往往只注重宣传产品的便利和优势,而对产品的风险警示和防护提示不足,很多消费的人都反映他们在购买电动平衡车时,经营者一直宣称该产品容易操作、是安全的,甚至有一些产品在广告中展示的骑行人员也没有佩戴任何安全护具,这就很容易让我们消费者忽视安全风险,忽略佩戴安全护具。
据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官网披露,2020年5月的一个晚上,该医院综合外科朱医生在值班期间接待了4位由于玩电动平衡车导致摔伤来急诊的孩子。他们年龄最小的只有4岁,最大的也才10岁。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骑行时都没有佩戴任何护具。
由于目前市场上的电动平衡车普遍不是按照玩具安全标准规范设计生产,也未列入国家玩具安全认证,从其产品说明书的相关信息看,不属于儿童玩具产品。该类产品速度大于8km/h、没有扶手、上身不固定、需要靠重心的细微变化来调节,平衡车的停止、前进和转弯都是靠着身体的前后左右倾斜来控制,这就要求骑行者具有较高的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年龄较小的孩子由于身体协调与平衡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全,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够,在使用的过程中易发生意外,且有些严重的意外事故可能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影响孩子今后的成长和生活。因此,出于安全健康考虑,不建议家长为年龄较小的孩子购买和使用。
电动平衡车不属于机动车,也不在几类非机动车的产品目录之列,而是与滑板、旱冰鞋等性质相近、功能相似,可以看作是滑行工具。《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四条规定,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目前,出于道路交互与通行安全考虑,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成都等多地已经明确禁止电动平衡车上路。因此,电动平衡车不能作为交通工具使用,更不能在机动车道骑行,只能在一些专用场地或封闭场所使用。使用时应尽量为孩子选取路面平整、无另外的车辆以及行人较少的场所,保证骑行者和他人的安全。
如果骑行电动平衡车的速度比较快,遇到紧急状况很容易失去平衡而摔倒;若没有一点安全保障措施,就会给骑行人员带来非常严重的伤害。因此,家长要引导和督促孩子在骑行电动平衡车时注意控制速度并与其他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无论是“新手”还是“熟手”,均应匀速慢行,切不可盲目追求“飞一般的感觉”。同时,安全防护也不容忽视。消费的人在每次使用电动平衡车过程中,都应佩戴好头盔、护膝、护肘、护腕等护具,以降低摔倒造成的伤害。此外,家长还应当承担监护人责任,做好看护和监督工作,对未成年人的错误驾驶行为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
最后,中消协呼吁有关部门加强对电动平衡车设计、生产、销售各环节的监管和引导。由于电动平衡车的规范生产和销售必然的联系着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因此,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明确电动平衡车的产品属性,完善有关电动平衡车的技术方面的要求和安全标准,尤其是要严控电动平衡车的最高设计车速、超速保护、低电量保护、驻坡能力及保护、充电锁止、防飞转保护等与消费者人身安全紧密关联的技术指标,为保障消费者安全正确使用电动平衡车建立完善的技术法规和市场监督依据。